立即注册 登录
芜湖江北网 返回首页

问天的个人空间 http://home.0553b.com/?45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水聚东南兮!苍海桑田

热度 1已有 3121 次阅读2014-7-15 14:38 |个人分类:文章| 东南

水聚东南兮!苍海桑田
倪进明/文
    白鹤观的商周文化遗址诉说的是无为五千年古老文明。而春秋时期吴楚就在无为江边的高地建营建驾、釐、庸浦、鹊岸等城邑,使这里成为古战场。那时的冶铁技术就传入并融入无为的农耕文化。无为州地势是山环西北,水聚东南。而它起初却烟波浩渺,巢湖志记载:太湖山“临湖上,后江徙而南,湖化而田。”所说“太湖”是指当时没有平原滩涂的泛长江,于1.5万年前开始注入泥沙,逐渐长成沙洲和平原,现在泥沙积厚五十到六十米左右。秦朝只在无城西南设襄安县;隋开皇元年,设无为镇;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无为军等建制。
   三港河流域是指:无城镇以东到汤沟的中港河之间,属上九连圩;东港河是指水楼到雍南的的河流;大港河是指雍南到二坝的河流,在头坝入江。它们北接裕溪河,南或东连接长江,皆是通江河流。三河流域可泛指无为东乡,它是新长成的陆地。因此三国以前无人问津,自三国始始治长江滩涂。黄丝滩也称黄师滩,指汤沟中港河到惠生堤最东地界。上九连圩,先于它东面的下九连圩(黄丝滩)而成陆地。而上下九连圩的滩涂应是从秦朝到唐朝之间逐渐长成陆地和滩涂。穿越两晋南北朝,隋唐开始,始有人居。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华山地藏王寺院建成。而传说地藏王神像从太湖山运到九华山,经中港河入江,在三汊河龙华寺(三汊河粮站南)小住。那里至今还保留庙会习俗,并有“先有龙华,后有九华”之说。可见中港河流域的地貌应在唐朝前后形成。据倪姓族谱记载,而人口成气候始自宋代,故而始祖自南宋末年由绩溪迁入无为州铜城圩(徒沟境内)。自此,编柳裁蒲,稼穑文章,繁衍生息,已历三十二世矣。临江东南白茆和它的仔洲、六洲、七洲应在此后陆续长成。史籍没提及宋朝以前在三港河流域设置行政区域,所以它应是在宋代开始涌现人居和村落。曹操在濡须河畔筑城,即仓头筑土城。曹操大军当时为了便与粮草的运输,下令挖通了一条运漕河,在三汊河可入濡须河。有几条水路通江:一条经裕溪河(古濡须河)在东关入江,也可经泥汊的螺丝口入江;另一条在雍南万河口进入东巢湖水域,经后港河区域在毛脑之东直通长江,南也可进入黄丝滩水系入江。然后两者水路窄小而临浅滩,不适合曹操40万浩浩荡荡水陆大军和约千艘的兵船、载粮船、运马船。这说明上下九连圩地貌已初步长成。运漕河是裕溪河其中的一段,也是它的前身。后经历了南宋、明、清几个朝代疏浚。自宋代至明、清,裕溪河的巢湖口至东关河段,称天河,又名漕河俗称马尾沟。东关至黄雒河镇河段,称铁毛河;黄雒镇至运槽镇河段称运漕河;运漕镇以下始称裕溪河,经雍镇折东北注入长江。现在的裕溪河是指运槽镇到裕溪口的河段。二坝人称裕溪河的雍南段叫天河。它有一条西北向的通江河流,于八十年代末淤塞成田。
   因上下九连圩地界与和县连成一片。因此黄丝滩和它的东北的外八圩,在明朝前属和县管辖,名曰“周兴乡”。故有和县官,管得宽之说。三河流域陆地和滩涂应是自西而东逐渐长成。宋太宗赵匡义设奥龙巡检司,发展成奥龙镇。到清朝,嘉庆志《公署篇》说:奥龙巡检司迁城东90里白茅嘴。”即姚王庙江中某区域,因坍江频繁,奥龙沉没。到1986年以前江中仍可见一小块陆地,即鲫鱼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陆路交通很不发达,笔者那时在汤沟时常乘姚王庙轮船,然后经芜湖二号码头,再渡江回老家二坝。记得当时候船时,一位当地年过花甲的长者指着当地的古代石狮和清式建筑,对我说:姚王原是古镇,比现在的汤沟老街规模还要大,还要繁荣。不过在江心的那块陆地上,古时那儿和陆地连接,面积很大,是发达的古埠头。木帆云集,商业发达,砖瓦、石材、木材、茶叶、农产品十分丰富。因很久以前崩江(连他祖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奥龙司迁汤沟镇地界,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原姚王古镇的居民,大多搬迁至现在的姚王行政村。并有诗赞奥龙河曰:“舟行尽日绕芦湾,历遍江头白鹭滩。”奥龙河,据《水利志》记载:“奥龙河,距城东120里,源接长江,下通朴树河(濮水、提树),抵奥龙镇,经裕溪口入江,纡回盘绕四十余里。”原先是通江河流。从诗中可以推想:时至清朝,黄丝滩上也只有少数的地方才聚集着村落,地貌以芦荡、沼泽为主。明太祖(1367年)割黄丝滩大部分区域,即周兴乡三十二、三两都归无为,不包括蛟矶洲和外八圩。外八圩指后港河(包括毛脑在内)以北的土地。不包括大滩、小滩,它们到二十世纪六十代末才出现人居和农场。  而外八圩1949年才划归无为县管辖。
   东南江流溶溶水,西北环绕点点山。外八圩之北的沈巷镇,从它出土的商周文化遗址表明:它和西梁山的陆地,将“东南之水”至少在春秋以前,因三面被陆地围成硕大的湖状,而称作“太湖”。它与巢湖在太湖山与锥山口相连,古太湖时而变成浅滩与陆地,时而因发水而成一片汪洋。山因水绿,水与山连。狩猎与渔业,哺育着人类文明的孩提时代,于是出现了和县猿人、银屏智人。最终于催生了有巢氏华厦文明的曙光。
   《大堤志》中《大河拐弯段篇》记载:宋代左岸(西岸)与蛟矶洲江面宽达5公里。至康熙二十七年前后,蛟矶洲已靠近左岸淤连。这样黄丝滩东面的蛟矶洲。它们之间原先有一条通江水道,它就是张圩塘、柳张圩、沙龙塘一线。左岸指此线的西岸陆地,即倪圩、陈代、周庄、沙龙塘村连线惠生堤,北通塘圩河直至后港河。后港河明朝之前东接长江,西在雍南古镇(古称雍家镇)万河口进入天河。据相关族谱推测,张圩、沙龙塘两岸在咸丰之前陆续出了人居和村落。因水路畅通,倪圩富户,携资于雍正年间由铜城圩迁二坝,因老祖母张氏(称倪红张)家况殷实,故村边水域名张圩塘,归属倪圩。村民沿大港河和张圩塘筑坝圩田,堤坝巍峨,可拦江水。因有部分堤坝成了祖坟,所以仍有少量遗存可窥见一斑。大坝内则,可作藕塘。七十年代初村民沿堤坝边缘在挖藕时,挖出了大量的古代木桩,仍可作生产队建筑粮仓之材料。有诗赞那个时代的田园风光云:“一去二三里,烟囱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明世宗嘉靖45年(1522年),因河道淤塞,就开挖了一次裕溪河,又因后港河早已淤塞不通,这次将大港河西段至万河口进行人工疏浚。使张圩塘到头坝之水,成了西接大港河到天河,东接长江的交通要道。现在的整齐划一而窄小的河段就可佐证,它确是人工疏浚。康熙之前蛟矶洲居民较少,只几户徐姓修建了一段上二坝(在头坝和东倪之间)。下二坝(二坝自然村)的陆地,应和上二坝之北到后港河之南的土地在蛟矶洲主陆出现稍后长成,此区域在明朝之前叫“东巢湖”。因地势较低,几年前建煤化厂时,曾吹田增加一米。 这表明,大港河出江口曾是啦叭形。此处是帆船停泊的理想场所,康熙年间上二坝居民搬迁至此,筑起下二坝及埠头,仍叫“二坝”。他们张罗着南来北往客船生易,逐步形成了繁华的古埠头。它连接着无为、和县、含山、庐江、舒城、肥东、肥西、合肥七县一市。故此,二坝老街曾闻名遐迩。嘉庆年间河道渐渐淤塞,改道裕溪口入江。由惠生堤最东连线张圩塘水路、头坝江口与长江所圈之地为蛟矶洲。惠生堤最东应是建在蛟矶洲与黄丝滩之间的旧江口。它将黄丝滩和蛟矶洲圈为下九连圩。九者言之多也,多圩相连,即九连圩。
   圩堤造田,始于唐宋,宋朝开始乡民靠宗亲之力,大范围占滩圈圩,开荒造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始筑江坝——走马滩坝。正德年间(1506~1521)筑胥家坝,不久筑周思沟坝。明清时期,在无为江坝堤线上,载入府志、县志,且有堤线长度记载的堤段总计68条,总长184.94公里。其中,与上述崩岸河段对应的无为江坝上段占55条,总长150.17公里,且90%以上为退建堤。由于这一段江堤堤线不稳定,江堤退建频繁,使这一带江堤成了无为大堤堤线上暗斗门最少的堤段。明朝中叶以后,无为沿江上段河道北移,左岸崩坍。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致使无为江坝首段崩退了10余公里。建于明正德年间的胥家坝,原和左岸刘渡及和它以东的龙塘湾、大兴村一线相连,是无为县最早的江堤。在现在的地图上,胥家坝旧址已居于江对面的铜陵市的章家洲内,如汤沟外圩新埂自然村居民居住地方就是在退建之前废弃的旧江堤上。嘉庆四年建汤沟黄丝滩月堤,记有“外联八圩,内护四十八圩”之说。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对江坝进行了一次全堤培筑,同时大规模连圩,奠了无为大堤和九连圩的雏形。将沿江各圩联成四段,上起青岗寺16里,下至裕溪河雍家镇,长211里,名“鼎修全坝”。光绪二十七年,长江大水,无为黄丝滩(东乡无为大堤)江坝溃口,无为、巢县、和州大小各圩淹没殆尽。李鸿章多方募集赈款三十余万元(鹰洋),使黄丝滩江坝汛后得以及时修复。为使赈款专用,李鸿章还派观察员莅临督办。这项黄丝滩江坝工程竟成了李鸿章人生最后善举,不久去世,晋封一等侯,谥文忠。清朝筑堤七次,民国筑堤十次。
   民国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四三年,时任皖中行署主任的吕惠生同志为抗御长江水患,冒着日伪军的枪炮威胁,组织领导根据地人民兴建而成的著名水利工程。这年10月,吕惠生主持了“黄丝滩退建工程”专门会议,组建了工程的领导机构-工程局,具体研究工程的实施。12月21日,黄丝滩退建工程正式动工,数万民工,开赴工地。新堤与被日军占领的芜湖隔江相望,日军不断飞机来工地上空盘旋滋扰;工地两侧的日伪军据点,也隐约可见。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由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七师党委提出了“武装保卫修堤”的战斗口号。不仅派出大批部队参加修堤,还屡次击退日伪武装的干扰。在施工过程中,吕惠生经常深入工地指导,一有机会,就和群众一起,挑担、挖土地、打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条长15华里、高1.9丈、底宽12丈的新堤终于出现在长江北岸。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发表文章,对工程给予充分的肯定。为表彰吕惠生为新堤工程所做的贡献,扩大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在民族抗战中的影响,1944年9月,皖江参议会提议并经中共皖江区委批准,决定将黄丝滩新堤名为“惠生堤”。而惠生堤是无为大堤其中重要的一段, 无为大堤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它上起无为县土桥果合兴、下至和县方庄(裕溪闸),全长124.2km,保护面积4520km2 。保护着巢湖流域9个市县区,28.47万hm2 耕地,600多万人口及华东电网、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公路、将建成的商合杭高速铁路等重要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70年代和80年代前,上游崩江,下游长滩,如1986年前后姚王庙对面的鲫鱼洲因崩江已荡然无存。无为人不但筑坝拦江,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抛石护岸工程。现在二坝江面长滩仍在继续,治理河道的工程远未结束。
   水聚东南兮!苍海桑田。无为大堤现在的堤顶高程较解放初增加2.99m,堤身断面较解放初增1倍多。现在它好似一条绿色的长城,守护着晥江左岸这块美丽的热土。继国函2011(84)号文件将无为县和和县的沈港镇划归芜湖管辖后,13年3月又将长江左岸的汤沟、二坝两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14年4月再加入白茆。并且有芜湖大桥、长江二桥以及即将兴建的商合杭公铁路大桥、大工山夸江遂道与古蛟矶洲、外八圩和黄丝滩连成一体。带有水乡泽国古老风韵的这块新陆,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鸠鸣祥瑞兮,众鸟舞鸠兹。三流融汇兮,江城兴皖中!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江北产业集中区,将会成为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镶嵌在江城的左岸。
                                          文章成于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结稿。此文已刊《无为文艺》2014.6总第64期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无图版|免责声明|关于我们|媒体招租|XML|芜湖江北网 ( 皖ICP备11020923号| )|琼公网安备46010502000186号

GMT+8, 2024-3-29 20:24 , Processed in 0.1293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芜湖江北网

© 2011-2022 0553B.COM

返回顶部